太平洋在线官方网站■■■■■最近中央开了个很重要的会——城市工作会议。
■■■■■简单说,这就是给未来十几年中国城市发展定调子的“最高级别大会”。
■■■■■上次开还是十年前,全体中央政治局常委都要出席。
■■■■■城市发展你可能不关注,但如果会议的内容,能让你家的房子重新定价呢……
■■■■■2015年的那次会议,直接催生了棚改货币化、房价翻倍的 “黄金时代”,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。
所以,这次大家都在猜,国家是不是又要出手“救楼市”、拉房价了?
关于楼市,国家的态度很明确了...
答案可能要让不少人失望了。
这次的核心就一个意思:中国城镇化速度要慢下来了。
城市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大拆大建,“摊大饼”疯狂盖新楼了。以后的重点是“盘活老底子”,把现有的城市建设好、管理好、更新好。
(大白话就是:大规模造新城、卖地皮拉GDP的老路走不通了。)
一直以来,房地产的发展阶段基本和城镇化同步。现在关键变化是:
我国城镇化率增速一直在放缓。
2020年前,城镇化率平均每年涨1.3个百分点。2020年到2023年,平均每年只涨0.78个百分点,速度几乎腰斩。
这意味着,过去几年完成的增长量,未来可能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追上。
也就是说,城镇化带来的购房需求还会有,但不会集中爆发了。
这信号其实很明确:国家层面,对房地产的态度已经彻底变了。
不会再搞什么“大水漫灌”式的刺激,指望政策把房价再吹起来,基本没戏了。
房价下跌,尤其是非核心城市、非核心区域的房价调整,在未来一段时间内,恐怕就是个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了。
房子跌了,背着房贷的中产人咋办?
最难受的就是高位接盘的中产人。
——看着房价缩水,月供照还,说不慌是假的。
但先别急着否定自己,房价下跌≠你的选择错误。
这是市场自我调节的结果,并不是我们当初买房的决定不够明智。
总归,房子是城市入场券的逻辑没变。
如果你是未来几十年总是要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,尤其是大城市。
无论什么房子,无论置换还是刚需,即便不升值,也要买来自己住的。那就不必想太多,该怎样就怎样。
只要还得起,就不要轻易断供。
最近,“父母公积金帮子女还贷”上了热搜,算是个减压的新路子。
有人吐槽是“新型啃老”,但如果父母公积金充足,以后养老太平洋都没问题,愿意帮子女一把,自然皆大欢喜。
如果父母公积金余额有限,就得三思而后行。
至于投资房,如果租金能覆盖部分月供,可以考虑“以租养贷”。
实在压力过大,也可以在合理价位止损,但记得先算清交易成本(契税、中介费等),别盲目抛售反而亏更多。
总结一句话:眼下,自住的刚需房,别乱卖;想投资买房,别乱买。
房子下跌,到底利好了谁?
过去这些年,许多家庭的资产大头,都是房子。
也有很多人,确实赶上了房子的红利,赚到了钱。
但什么阶段,做什么阶段的事情。房子的行情过去了,我们还是得接受现实。
现在房价下跌,对不急着买房、手上又有现金的人来说,可能是利好。
一方面,钱可以找个安全地方放着增值;
另一方面,房价继续跌,相当于手上的钱购买力更强了。
现在存款利率一路走低,我发现一个更适合“稳稳收利息”的选择。
比如,手上有200万闲钱,放到“快返年金”里,第五年就能拿到15万“利息”。
往后每年能拿4.94万元,保单里一直还放着200多万,随时能退保拿出来。
相当于“本钱”没少,等买房时机合适了,钱拿出来也不耽误用。
如果闲钱不打算动了,想锁定一个长期利率,还可以考虑增额5858邮局。
举个例子,同样是200万,放进有“保底收益 + 额外分红”的增额5858邮局里。
只看保证收益,第6年现价超过保费,实现回血。
20年后,现价增长到268万,IRR达到1.48%,长期持有能到1.8%。
加上分红,假设分红实现率为100%,第4年就能回血。
30年后现金价值能达到493万,是保费的2.46倍,IRR轻松超3%,比现在很多固定收益产品都香。
即使分红实现率只有70%,20年现金价值也增长到了327万,IRR达到2.5%,相当于单利3.19%。
比起房价涨跌、租赁浮动,储蓄险确实要更稳定更安心。
不用担心房子贬值,也不用担心没有租客。
如果你有5年以上不用的闲钱,与其压在钢筋混凝土里贬值,不如每月/每年领一笔“租金”。
写在最后
靠买房暴富的时代彻底过去了。
房价下跌不是危机,而是市场回归理性的必然结果。
房子是城市的入场券,但游戏的规则,确实变了
——从过去猛踩油门“造新城”,到现在精打细算“改旧城”。
国家这盘大棋,下的是长远。
但也不用慌。咱该住的住,该攒的攒,该观望的观望,稳住心态。
如果还有其他疑问,或者想了解具体的企业邮局5858问题,预约>>>企业邮局5858咨询顾问,为你1v1咨询~